9月底,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突然通知国内多家钢企,全面暂停采购必和必拓以美元结算的铁矿石船货。这是在9月初暂停金布巴粉矿之后的又一记重拳。
消息一出,澳大利亚政府立刻陷入被动,连同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一起面对突如其来的“订单空窗期”。
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公开讲话中表示“感到意外和担忧”,与此同时,澳财政部长和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紧急安排会面,试图通过对话寻找解决之道。
但局势并不乐观,中方的这次暂停采购,不再只是一次简单的商业纠纷,而是一场牵连市场、货币和外交方向的大动作。
展开剩余87%铁矿石这门生意,澳大利亚真的离不开中国澳大利亚一直靠矿产资源“吃饭”,尤其是铁矿石,是撑起整个财政收入的大头。虽然嘴上说着要市场多元化,但真到了订单被叫停的时候,才发现除了中国,根本没有哪个买家能接得住这么大的量。
过去十年,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客户。从西澳的港口出发,满载铁矿的船只一波接一波地驶向中国沿海城市。
矿山转动、码头运转、运输队忙碌,整个产业链围着中国运转。也正因为这种深度依赖,一旦中国出口暂停,澳大利亚的产业链就会迅速感到“缺氧”。
这次暂停采购的决定,虽然中方表态是因为价格谈不拢,但不少业内人士都看得出来,中方的真正目标远不止于此。
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作为国家层面的集中采购平台,成立的初衷就是整合市场采购话语权。以往是几十家企业各自谈价,现在由一个统一平台出面,议价能力自然大不相同。
澳大利亚方面对此早有警惕。过去几年,他们多次提到要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,甚至在媒体上有人公开鼓吹要将铁矿石变成“战略武器”,以此来牵制中国。
但现实是,中国正在不断拓展进口来源,比如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已经基本进入开发阶段,未来一旦投产,将成为中国重要的替代资源。
澳大利亚这边虽然也在寻找新市场,可东南亚、印度、欧洲等地的需求总量还远远不够。铁矿石这种大宗商品,不是说换了客户就能立刻消化掉的。尤其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,铁矿石的市场本身就没有太多选择空间。
停止美元结算,矛头其实指向更深层的规则问题这次中方叫停的订单,有一个明确的前提:以美元计价。这不是一个随手加上的条件,而是一个值得琢磨的信号。
过去,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铁矿石交易几乎都是以美元结算。可近年来,中国逐步推动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使用人民币。尤其是在原油、天然气和铁矿石领域,中方已经开始试点人民币计价和结算。
2023年,必和必拓曾与中国企业进行了一笔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交易,当时被认为是一次“尝试”。而现在,中方似乎不再满足于试水阶段,而是要推动更深层次的改变。
这不仅仅是一个货币选择的问题,更涉及到整个国际贸易的交易规则。美元在全球贸易体系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,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一直受到包括结算系统、汇率机制和信任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。
这次中方以暂停订单的方式,等于是在告诉对方:如果还想继续这门生意,就得接受新的结算方式。
澳大利亚在这方面表现得很谨慎。一方面不愿完全放弃美元结算体系的便利性和金融安全感,另一方面又不敢公开拒绝中方提出的人民币结算建议。
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,正是当前博弈的核心。尤其是在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澳大利亚夹在中间,任何一步都要权衡再三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阿尔巴尼斯的表态显得格外保守。他并没有明确谴责中方的决定,而是表达“希望尽快沟通解决”,这背后其实是担心局势继续恶化,影响到更广泛的经贸关系。
澳总理想缓和局势,但现实没那么简单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以来,一直尝试在中澳关系上寻求新的平衡。他上任之初就表示希望“稳定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”,也确实在多个场合释放了积极信号。
不管是部长级会晤的恢复,还是推动恢复部分贸易项目,澳方都试图为过去几年紧张的局势降温。
可这次铁矿石事件,给了阿尔巴尼斯当头一棒。他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对华关系的复杂性,更来自国内经济的现实。
铁矿石关乎的不只是出口收入,还有成千上万就业岗位,矿区民众的切身利益,以及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。这些都不是可以轻描淡写略过的问题。
澳大利亚国内一些声音认为,中国此举是“以经济手段施压”,但也有不少人开始反思,是不是澳方过去的政策也存在问题。
尤其是一些对华限制政策,如今看来可能在无意中激化了矛盾。中国的反应不再是口头抗议,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立场。
阿尔巴尼斯政府现在的困境在于,既不能得罪国内强硬派,也不能彻底激怒中国。可铁矿石是实打实的钱袋子问题,光靠平衡术是撑不住的。
必和必拓作为企业,可能会选择妥协,比如在结算方式上做出调整。但政府层面,能不能拿出足够的政策配套和外交诚意,才是最终能否缓和局势的关键。
中澳之间的“铁”关系,正在经历一场重新洗牌铁矿石曾被称作是中澳关系的“压舱石”,现在看来这块石头也开始晃动了。双方都依赖这门生意,但依赖的程度与方式正在发生变化。
中国正在主动谋求多元化,以减少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。澳大利亚则被迫思考,是否可以继续把资源出口当作经济支柱,尤其是在全球产业链、能源结构和地缘格局都快速变化的背景下。
这场博弈没有明确的输赢,但已经改变了游戏的规则。中国提出人民币结算,不只是为了省钱,而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“资源换美元”的单边交易结构。
澳大利亚则需要面对一个现实:再强的资源优势,也需要和主要市场保持稳定合作。没有信任,资源就可能变成负担。
这场风波还远没结束。未来几个月,中澳之间是否能恢复铁矿石贸易的正常节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不能找到新的平衡点。而这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,更是规则、货币和战略方向的问题。
中方这次暂停采购,不是一时兴起的反应,而是战略性动作的一部分。
它不仅把澳大利亚推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,也向全球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:资源贸易的游戏规则正在变,中国不再只是规则的接受者。
澳大利亚要不要接下这张牌,就看它愿不愿意调整思路、重新定位对华关系。真正的问题,不在于谁拿捏了谁,而是谁更早看清了这场变化的方向。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配资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